如今得服裝感激定制行業, 隨著資本進入,催生了許多O2O平臺模式,以革行業命的雄心,來勢洶洶,服裝定制,仿佛成為下一個風口!但是回顧服裝定制行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及其漫長的過程。從歷史發展角度,分階段梳理服裝定制的發展歷程,以探尋服裝定制的本質,以及背后的發展邏輯與自然規律。
1、原始手工定制時代 從世界范圍來看,工業革命前,人們的衣服大多都是或大或小裁縫店制作完成,這段長長的歷史中,跟餐飲一樣,裁縫店是作為城市的一個主要服務經營業態存在,大約為人們提供了超過50%的服裝,其中另外的50%是由家庭主婦自己制作完成的。在中國,這種手工類定制,一直延續到了上世紀70年代早期,50年代開始流行的“三轉一響”之一——縫紉機就是最好的例證,縫紉機是當時作為制衣,尤其家庭制衣/改衣的主要工具。那個時代的奶奶輩們,幾乎人人都是設計師兼裁縫。
2、手工定制萎縮時代(成衣崛起) 工業革命后,一方面隨著人口的迅速增長,市場需求變得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生產力大幅提升,提供大規模標碼成衣的服裝廠商出現,大大提高了服裝供應效率。到了19世紀早期,化學合成面料開始逐漸大規模應用,加上電力技術的普及,讓服裝的供應效率再次飛躍,服裝價格持續下降,開始威脅到傳統手工裁縫店,小部分裁縫店關門。
3、手工定制消匿時代(大規模差異化成衣普及) 二戰后人口的爆炸式增長,現代科技、電影,尤其美國為主導的電影、音樂等娛樂文化產業的發展,逐漸誕生了服裝的“消費主義浪潮”,追求功能、設計、面料上的差異化的現代成衣開始大規模普及,百花齊放,產生了諸多現代服裝品牌。因無法規模化降低成本,價格高企,以及款式單一化,全球99%的裁縫店關門,只有在消費較高的城市、定制消費傳統較重的城市,零星的高端定制店得以生存(如倫敦、香港、上海、北京、重慶等城市)這些店都以極少數的高端消費客戶為主,得以持續經營。
4、新定制萌芽期(成衣困境) 進入21世紀,一方面以規模化取勝的傳統成衣品牌,產能過剩,庫存積壓如魔咒般長期困擾行業;另一方面,先后從日本、到四小龍,再到中國的房地產泡沫,導致這些市場的零售租金成本上漲,利潤下滑,購房及物價的上升,也削弱了人們的服裝消費能力;此外,各國不同時期人口爆發增長,都讓年輕人群越發成為商家關注的要點,這慢慢催生了快時尚品牌,并造就了它們的火爆。 同時,城市化及互聯網的普及,讓人們越來越追求個性化,傳統明星、政企界精英人士專屬的定制需求,也逐漸延伸到普通大眾群體,定制消費習慣在一小部分人群中形成。而作為最大的服裝供應基地——中國,一些領先的服裝企業也開始構思,能不能把普遍的刺繡、印花等簡單定制提升到尺寸、輕度款型定制上來?同時把傳統精英定制做成規模化、工業化降低成本呢?部分企業開始研究進行流程化、柔性化實驗探索,以滿足個性定制需求,主打柔性化、定制化生產的服裝工業4.0概念慢慢形成。
5、新定制爆發期(MTM的大規模普及) 2015年前后,工業4.0技術成熟的主流服裝企業,推動了定制服裝行業的發展。首先是傳統手工定制店也開始承攬部分訂單交由工廠生產,以增加效率,擴大營收(一直以來,世界各地的手工定制店也是將低價位定制服裝交由當地生產廠家進行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現在則有轉向智能工廠的趨勢)。其次是處于困局中的成衣服裝從業者也在謀求出路,部分人群開始轉行做MTM(即量身定制),定制商數量迅速增長。這樣,原本幾乎銷聲匿跡的定制,又在大江南北開始火熱起來。 與此同時,人工智能火熱的大背景下,軟、硬件技術企業開始推出完善的各類系統、VR、三維測量硬件、AI數據模擬軟件等產品。